2022年11月,纵目科技递交招股书,向科创板发起冲击,次月即完成问询。相比在这一步动辄耗时半年、一年的公司,纵目科技IPO之路走的颇为顺畅。虽在今年3月曾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,但目前资料完成更新,纵目科技已重返IPO审核流程。
【资料图】
本轮IPO,纵目科技拟募集资金约20亿元,投入方向有三,一是上海研发中心建设占用12.92亿元,二是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投4.5亿元,三是补充流动资金2.58亿元。
作为一家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和技术供应商,纵目科技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或都是相对稀缺的投资标的,小米、联想、高通等知名投资机构早已布局其中,他们的“慧眼识金”也让纵目科技更加引人注目。
但细看最新招股书,“明星公司”纵目科技仍存在“低营收、高亏损、长周期”三大痛点,剧烈波动的估值也不禁让人对其真实价值打上问号。
剧烈波动的估值
截至目前,纵目科技尚未盈利导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,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-3月,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-1.11亿元、-1.98亿元、-4.64亿元、-1.66亿元。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下,对外融资便成了公司持续发展的“法宝”。
图:纵目科技现金流(单位:万元)来源:招股书,财经网制作
2019年和2020年,纵目科技分别年内2次(按月)引入外部投资人。2020年末,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5896万元,眼见要“断粮”,公司立即在2021年开启多轮融资吸金。
事实上,进入2021年纵目科技近乎“每月都融”,其融资价格也似坐上火箭,从2021年1月的35.71元/股跳涨到2021年12月的93.56元/股,估值从2021年初的34亿涨到年末的90亿,一年内估值即翻了近三倍。
小米产业基金就是在这一时期投资的纵目科技。先是在2021年5月以43.45元/股的价格,从原股东德丰嘉润、协同创新、平潭建发贰号合计受让348.384万股,总金额1.51亿元。同月,小米产业基金又以56.48元/股,获得107.3477万股,总金额6062.99万元。可以发现,同一月内纵目科技股权转让价和增发价就相差近30%!
同月不同价的情况还发生在2021年12月,先是宁波纵目以56.48元/股价格转让226.2859万股给东阳冠定;同月,东阳冠定又以93.56元/股向纵目增资。为何东阳冠定可以在同一月内,以低于当时增资价格40%的价格,即56.48元/股受让226.2859万股纵目股份?还有待公司给与进一步解释。
一般而言,估值持续上涨是机构看好投资标的外在表现,从报告期初到2021年12月,纵目科技股权转让/增资价格持续上行,但在其触达93.56元/股高点之后,更多投资机构选择“股份转让”的方式入股,且股份转让价格往往是增资价格的“折扣价”。此后,纵目估值便开始缩水。
2022年2月,德丰嘉润以84.2元/股价格转让给陈建军35.6295万股;一个月后,又以79.53元/股价格转让给嘉兴豫富25.149万股,德丰嘉润以更低价格转让纵目科技部分股权变现。价格合理性暂且不做讨论,转让价格一月更比一月低的背后,是否是原股东急切转让股权的佐证?如果看好公司发展,又为何急切转让呢?2019年1月1日,德丰嘉润持有纵目科技513.7767万股,截至招股书签署日,德丰嘉润仅剩90.1569万股,期间转让了约82%的持股。
2022年5月,纵目科技股份转让价格直接在增资价格上打了“75折”,晶凯铭新以70.17元/股价格受让常州丰浩46.0321万股,后续月份中,纵目科技的股权转让价格波动在70-80元之间。纵目科技最近一轮融资投前估值80亿元,较2021年12月底已跌去10亿元。
来源:招股书,财经网制图,(注:原股东相关主体间的持股安排调整、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等情况的价格波动未考虑其中)
来源:招股书,截取纵目科技部分股权变化
除了忽高忽低的估值外,在IPO申报前,纵目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,其中,有17家机构是突击入股,即在IPO申报前12个月内入股。
要知道,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一共拥有54名股东,抛去7名自然人股东,还剩机构股东47家,这17家突击入股的股东占总机构股东比例的36%。
一面是原股东加速股权转让,一月更比一月底的转让价格;一面是17家股东突击入股,两种矛盾的现象背后,纵目科技究竟价值几何?
未来,若纵目科技在二级市场上市,业绩不佳的财务表现,是否能撑起它当下的高估值?
“仍不赚钱”的生意
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,至今已有十年,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,纵目科技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,当期归母净利润-1.55亿元,期末未分配利润 -11.19亿元。
不赚钱,却还吸引到大批投资机构蜂拥而至,主要或是纵目科技踏准了汽车“智能化”的风口。
近些年,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革: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和共享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向逐步演进。这里的“智能化”,即是在汽车上加装毫米波雷达、车载摄像头、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,搭配软件系统,通过高级辅助系统的加持,实现自动驾驶下的单车智能发展。
自动驾驶共有L0-L5六个级别,等级越高,汽车自动化程度也就越高。L0-L2属于辅助驾驶,L3-L5属于自动驾驶。目前,全球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处于从L1-L2级向L3级衍进阶段。下图中,2022年L1-L2级别车辆高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大致在44%,其中,L1辅助驾驶级别较低,且趋势上,其渗透率增长幅度不及L2。
纵目科技从低速泊车起家,最初还只是整车厂商的二级供应商。而后,纵目以360°环视ADAS为切入点,推出全自动泊车系统APA,主要服务于L2级别辅助驾驶。
2017年11月,纵目发布自主泊车AVP 1.0系统,两年后,公司对外发布了包含毫米波雷达的自主泊车 AVP2.0 系统。在此期间,纵目开始研发高清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智能驾驶传感器产品,并在厦门、湖州着手自建产线和供应链,逐渐转型成为一级供应商。
自动泊车APA和自主泊车AVP虽仅一字之差,但AVP属于L4级辅助驾驶,可以实现驾驶员在车外500米以内的地方远程操作车子自动寻找车位并停车,且在需要用车的时候能控制车子泊出车位,并驾驶到车主指定的位置。
从纵目科技发展路径来看,纵目扎根于辅助驾驶的智能泊车领域,先后实现了L2到L4级别泊车产品的技术突破、产品落地、定点以及部分量产,截至目前公司已量产车型近20个,在手新车型定点超过10个。不过,由于自动驾驶相关上路法规尚不完善,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级别暂未商用落地,也因此,纵目科技营收主要来自全自动泊车系统APA(适用于L2级别)。
自纵目2017年4月发布第一代APA系统产品以来,产品已在一汽红旗 H9/E-HS9、岚图 Free/梦想家、长安 UNI-T/UNI-V、AITO 问界 M5/M7 等十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,纵目APA系统搭载量快速上升。
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,2021 年公司 APA 基于融合泊车系统(环视摄像头+超声波传感器)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三方供应商中达到 8.1%,2022年1-5月上升至18.1%。
随着自动泊车系统产品市场逐步打开,纵目科技营收实现了翻倍式增长,2019年-2021年,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66万元、8383万元、2.27亿元,2019-202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115%。
然而,收入倍增并未让纵目赚到更多钱,反而使得其亏损逐年增加。
2019年-2021年,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-1.6亿元、-2.1亿元、-4.16亿元。公司给与的解释是,产品研发投入较大同时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。
每赚一块钱,就有一块五投入研发。
2019 年、2020 年、2021 年,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 1.2亿元、1.72亿元和 2.69亿元,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为 5.61亿元,同期三年营收合计却只有3.61亿元,研发投入是营收合计的1.55倍。
图表来源:纵目科技招股书
研发成本居高不下,一是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难度呈指数级增长;二是前期研发人才投入不可避免。截至2022年3月末,公司共有员工835人,其中,研发人员占62%,2019年-2021年,纵目平均每年要花费研发费用的77%给研发人员发工资。
另外,部分定点车型项目未进入批量生产,无法产生收入。车企定点是指被汽车厂商指定为零部件的批量配套供应商,定点后还需要定制化产品开发、产品质量验收,才能批量生产。
定点车型只能证明产品有量产的可能,但远不能保证可以规模化量产;况且从定点到量产时间上也是不确定的。
除上述原因外,过高的管理成本也挤压了公司利润。2019-2021年管理费用分别约为5536万元、4996万元以及1.51亿元,其中,2021年公司管理费用忽然跃升至此前年份的3倍左右。
一是2021年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为6155万元,较2020年度的2760万增幅123%,二是股份支付费用从2020年521万元升至3289万元;三是中介服务费从422万元升至3128万元,这部分主要是2021年加速融资带来的服务费增长。
2019年至2021年,公司管理费率分别为111%、60%、66%;较行业平均费用率5.35%、3.49%、3.31%高出不少。
年均毛利率仅13%
招股书中,公司提到其多项算法在智能驾驶主流数据集排名前列;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;产品综合性能优异,赛事表现亮眼。其技术实力究竟如何?某种程度上,毛利率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。2019年-2021年,纵目科技年均主营业务毛利率仅有13%。
招股书显示,2019年度-2021年度以及2022年1-9月,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0.75%、16.43%、13.21%及16.81%,各产品及服务毛利率差异较大,除2020年外,公司毛利率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。
图表: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表现情况
2021年毛利率出现下滑,公司将其归咎为原材料采购芯片成本上升,挤压了公司利润。招股书显示,报告期内公司芯片采购额占物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大致在60%左右,因此其价格波动对采购成本影响颇大。
2021 年受芯片等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影响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的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毛利率有所下滑,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。剔除2021年特殊情况外,智能驾驶控制单元的毛利率呈现增长态势,2022年1-9月毛利率贡献较2021全年提升2.13%。
另一方面,传感器毛利率虽然在2021年度由负转正,但在2022年1-9月传感器毛利率却下滑了近7%,与此同时传感器收入占比从32.69%升至39.02%,虽然传感器为公司贡献收入增加了,但利润微薄。
公司给与解释是,主要是因为当期公司开始大批量供应毫米波雷达产品,由于该产品刚进入量产阶段,成本控制能力相对有限,导致该类产品毛利率较低,为-20.58%,拉低了当期传感器产品的整体毛利率。
图表:各产品及服务的毛利率
“从技术到量产”是纵目科技的slogan,可以预计的是,在汽车“智能化”的发展趋势下,带来纵目科技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及传感器收入增长,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。
但要实现真正大规模量产,并通过规模化优势摊低成本实现盈利,纵目科技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而在此之前,造血能力差的纵目科技可能仍需依靠持续融资过度。
文/李沐遥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