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郑州12月30日电题:优化流程提效率、升级“装备”护健康——河南县乡医疗机构救治一线见闻
新华社记者刘振坤、张浩然
“孩子才7个月大,昨天发高烧,吃了药效果不明显,今天我们赶紧来县医院了。”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马庄乡村民张焕宾告诉记者,自己并不怕感染新冠,但孩子太小,放心不下,见到医生能安心些。
延津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部护士长姚文梅介绍,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一度猛增。“我们对就医流程加以优化,不断提高效率,以保障发热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群体就医需求。”姚文梅说。
为了应对感染高峰,河南各地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收治和救治能力,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“目前县医院扩张了一百多个床位,来保障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。”延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苏永胜说,为了应对疫情,县医院开辟了快速转诊通道,监护室床位也初步紧急扩增了4倍,并成立了重症救治专家组,开通网络会诊专线,保障基层救治渠道通畅。
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。延津县榆林乡卫生院院长张振胜等多位乡镇医务工作者告诉记者,在基层医疗救治中,“防”发挥着重要作用,比如对村民的宣传引导、村镇医生的及时介入。如果“防”到位,就可以有效避免轻症转重症,后续医疗机构“治”的压力便会更小。
“村民发烧了会给我打电话咨询,半夜两三点接电话也是常事。”在榆林乡王村做了40年村医的田发明说,当地通过微信群、网络公开信、村广播等,告诉村民如何防治、如何买药用药。村里较早前还给村民免费配备了药箱,包括温度计和感冒发烧药品,近期也派上了用场。
“全村目前轻症居多,村医可以上门诊疗,少数重症患者会被转移到县里接受治疗。”田发明说。
鹤壁市浚县王庄镇宋井固村党支部书记赵平顺说:“两位村医在感染高峰的时候很辛苦,一天24小时在岗,随时准备接诊,其中一位村医发烧时还在提供线上指导。”
受访基层医护人员介绍,疫情高峰期到来后,对于县级医院来说,来自全县范围的救治压力明显增大。通过分级诊疗,引导轻症患者在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就医,重症转运至县医院或者市医院,可以很好地避免医疗资源挤兑。
此外,为了应对临时性结构性药品供需矛盾,河南周口、商丘等地将免费的退烧感冒药品下沉到了乡镇、村一级;信阳市淮滨县在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间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和快速转诊通道;鹤壁市淇县实行“医+药”双下沉服务机制,开展医生基层坐诊服务,为部分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备有退烧药、医用防护口罩、中药汤剂的“爱心药物健康包”。(完)
标签: 新华社